送李孝先之蕲州扶其先大夫相如先生旅榇归粤三首 其二

四十年长别,三千里寄居。
生时知有子,归日已无书。
老仆寻先冢,荒畬绕旧庐。
要离虽可近,未若返于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儿子(李孝先)历经艰辛,将父亲(相如先生)的灵柩从外地运回故乡安葬的故事。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刻画了生死相隔、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前两句"四十年长别,三千里寄居"像电影开场:父亲客死他乡四十载,灵柩暂放在三千里的异乡。数字对比强烈,让人直观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阻隔。

中间四句是故事核心:"生时知有子"说父亲生前知道有儿子可以依靠;"归日已无书"却暗示父子终究没能再见最后一面;"老仆寻先冢"写老仆人帮忙找祖坟;"荒畬绕旧庐"描绘老家田地荒芜、房屋破败的景象。这些细节像老照片一样,透着心酸。

最后两句用典故点题:要离(古代侠客)的墓地虽然值得瞻仰,但终究不如让父亲落叶归根。这里没有刻意煽情,但"返于初"三个字里,藏着中国人最看重的"魂归故土"的执念。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开水泡的陈年茶叶,初尝平淡,细品才能尝出岁月沉淀的苦涩与回甘。它打动人的地方,正是这种普通人面对生死离别的真实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