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道中

高岸深藏谷,颓垣曲带溪。
草香风过陇,土滑雨沾犁。
泲水流终伏,荒台迹已迷。
前山不可极,马首暮云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山村暮色图,充满自然野趣和苍茫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立体山水画卷
前四句像用镜头由远及近推进:先拍高耸河岸与幽深山谷的壮阔全景(高岸深谷),接着镜头下移拍到蜿蜒小溪旁倒塌的土墙(颓垣曲溪),然后特写风中摇摆的野草(草香风过),最后聚焦雨后泥泞的犁沟(土滑雨犁)。四种景物分别用"藏、带、过、沾"四个动词串联,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

2. 历史与自然的对话
五六句突然转入时空沉思:曾经汹涌的泲河(济水古称)如今静静流淌,古代遗迹早已消失在荒野中。这里暗藏对比——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类文明,就像现在考古发现被野草覆盖的古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3. 旅人的孤独剪影
结尾两句最打动人心:望着前方连绵的群山,疲惫的旅人和马匹笼罩在低垂的暮云中。这个画面像电影结尾的定格,用"不可极"说尽前路茫茫,用"暮云低"传递压抑感,让读者仿佛也跟着诗人一起勒马驻足,感受天地间的渺小与孤寂。

全诗妙在看似随意记录的风景,实际每处景物都暗含情绪。从开始的清新野趣(草香),到中段的苍凉感慨(荒台),再到结尾的沉重迷茫(暮云),就像用风景谱写了一首无声的旅途心情变奏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