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侠士为报知遇之恩,不惜以命相酬的豪情。
前两句用两个典故勾勒出侠客形象:燕南壮士(高渐离)在筑(乐器)里藏铅刺杀秦王,吴门豪客(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里刺杀吴王。这两个刺客都是为报恩而舍命。
后两句点明主旨:侠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把生命看得很轻。就像把泰山(极重的东西)随手一扔,比鸿毛(极轻的东西)还不在乎。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在看重生命价值的现代人看来可能难以理解,但正是这种"一诺千金"的侠义精神,构成了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诗人用极端对比(泰山vs鸿毛)和决绝语气(掷),把侠士重义轻生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历史典故与抒情议论结合紧密,读来令人血脉偾张。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