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两淮巡鹾六首 其三

三代制国用,其本在力田。
后世算钱刀,利尽民力朘。
俗儒每病此,我见不谓然。
山海天地藏,百姓讵敢专。
但勿较分铢,宽大众所便。
今看周孔心,未读管晏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国家财政和民生问题,用古今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经济观点。

前四句说:古代夏商周三代治国,根本在于发展农业;后来朝代却拼命算计钱财,把百姓剥削得精光。这里批评了过度追求金钱而忽视农业基础的做法。

中间四句是作者的观点:有些读书人总批评国家理财,但作者认为山海资源本是天地所生,不该全归百姓私有。只要政府不斤斤计较小利,给百姓宽松政策就行。这体现了作者务实的经济思想——国家需要合理管理资源,但也要给民生留空间。

最后两句用典故点明主旨:真正懂治国的人(周公孔子)都明白这个道理,而那些死读书的人(指不懂变通的儒生)连管仲、晏子的治国文章都没读懂。这里讽刺了空谈理想、不懂实际政务的书呆子。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力田"对比"钱刀",形象揭示经济政策差异
2. "山海天地藏"比喻自然资源,主张国家适度管控
3. 用"分铢"形容苛捐杂税,强调政策要宽松
4. 最后用历史名人作对比,增强说服力

本质上,这是首讨论"如何平衡国家税收与民生福祉"的政论诗,主张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涸泽而渔,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