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雨中厨屋坏

我从山中来,安宅岂敢卜,
穷秋积霖潦,陋巷没车毂。
环堵不蔽风,下床每涂足。
灶蛙日已长,釜鱼时可漉。
瓦解岂一朝,粪土扶朽木。
中夜若崩山,微躯忧压覆。
晨炊无尺椽,慨叹食重肉。
益思反蓬茅,终老依松竹。
云居荫薜萝,野性狎麋鹿。
涧溪可濯饮,薇蕨余希蔌。
宁惟此寓馆,薄宦同旅馆。
吾食敢求饱,民生犹歉腹,
囊空庶无寇,囷竭尚有粟。
墨突不暇黔,谁能忧破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穷苦读书人遭遇雨天房屋倒塌的窘境,同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开头说自己从山里来,住不起好房子。秋天连续下雨,小巷积水连车轴都淹没了。房子四面漏风,下床就踩到泥水。锅里都长出了蛙(夸张说法),饭锅像捞鱼一样漏水。房子不是突然坏的,就像用烂木头和粪土搭的危房。半夜担心房子像山崩一样塌下来压死自己。

第二天早上发现连烧饭的屋顶都没了,自嘲说这种处境还吃什么肉啊(其实根本吃不起)。这时特别想回乡下老家,在松竹间终老。想象着住在云遮雾绕的山里,和麋鹿做伴,喝山涧水,吃野菜。觉得现在当个小官住的宿舍,其实和旅馆没区别。

最后升华主题:我吃饭不敢求饱,因为老百姓还饿着肚子。虽然钱袋空了,但粮仓还有点余粮(比百姓强)。借用"墨突不暇黔"的典故(墨子忙着奔走没空染黑烟囱),说自己为生计奔波,哪有空操心破房子呢。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灶蛙""釜鱼"这种夸张比喻让人印象深刻;二是把房屋倒塌的狼狈写得生动有趣;三是由个人困境联想到百姓苦难,思想境界一下就拔高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