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偈 无求行

形恃美好,今已毁坏。
置之世路,自觉塞碍。
始缘饥寒,致万憎爱。
欲坏身衰,入此三昧。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人不能太依赖外在的东西,要学会放下执念。

前四句说:一个人如果总觉得自己长得好看、条件优越(形恃美好),但这些东西迟早会消失(今已毁坏)。把这些外在条件当成人生筹码(置之世路),反而会活得很累(自觉塞碍)。就像路上堆满漂亮但没用的装饰品,反而让人走不动道。

中间两句点明根源:人最初的烦恼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为了吃饱穿暖(始缘饥寒),但后来欲望越来越多,就开始产生各种爱恨情仇(致万憎爱)。就像本来只想买碗饭,结果看别人吃大餐就嫉妒,自己吃撑了又后悔。

最后两句给出解决方案:当身体衰老、欲望消退时(欲坏身衰),反而能进入一种平静状态(入此三昧)。就像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倒终于能好好睡一觉。这里的"三昧"不是宗教术语,就是指一种不纠结、不强求的轻松心态。

全诗用"毁坏-塞碍-憎爱-身衰"这条线索,把人生从执着到放下的过程说得特别形象。最后用"三昧"这个反差萌的结尾,让人突然明白:原来放下不是失败,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活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