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夜晚独坐时的内心感受,充满了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前两句写环境:幽暗的窗户、独自清醒的人、微弱的灯光和朦胧的残月,营造出冷清孤寂的氛围。三四句用子规鸟的啼叫和蝴蝶未完成的梦,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既有现实的清醒(子规啼叫),又有未能实现的理想(蝴蝶的梦)。
五六句转向自我安慰:虽然头发蓬乱也不在乎容颜老去,但偏偏喜欢晚上独自饮酒的清净。这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眼光的不在意,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愿望:希望能清扫山崖上的石头,安静地对着南山,遥望都城。这里"凤城"指京城,表达了诗人既想远离尘嚣,又难以完全割舍仕途的矛盾心理。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在独处时感到孤独,看淡世俗却又不能完全超脱,向往自然却仍心系功名。这种矛盾心理通过夜坐的场景自然流露,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人面对人生抉择时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