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甲子重九庐陵耆宿同登蠃山,展谒文山祠,遂川警报沓至而返。倚平调志感
暮江秋老,听严城清角,声断谯门。
大壑繁霜琼宇肃,鸿阵飞破停云。
境逼高寒,时逢摇落,华发奈清尊。
愁孤佳节,旧游无地招魂。
回首江海前尘。
经行如梦里,诗卷空存。
蜀道青天天更远,难问唳鹤哀猿。
醉菊依稀,佩萸谁健,愁极欲忘言。
县花徒绚,泪淹宿酒襟痕。
大壑繁霜琼宇肃,鸿阵飞破停云。
境逼高寒,时逢摇落,华发奈清尊。
愁孤佳节,旧游无地招魂。
回首江海前尘。
经行如梦里,诗卷空存。
蜀道青天天更远,难问唳鹤哀猿。
醉菊依稀,佩萸谁健,愁极欲忘言。
县花徒绚,泪淹宿酒襟痕。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重阳节登高时,通过萧瑟秋景与战乱现实的交织,表达了深沉的忧国之情和人生感慨。
上阕以秋日暮色开篇,城墙号角声、繁霜鸿雁等意象勾勒出肃杀氛围。"华发奈清尊"暗示词人已年老,却仍忧心国事。重阳本应登高怀友,但战乱("警报")让一切欢聚成了奢望,连祭奠亡魂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下阕转入回忆与感慨。"江海前尘"如梦境般虚幻,诗卷尚在而山河已非。"蜀道青天"暗喻时局艰难如蜀道险峻,连猿鹤哀鸣都无人理会。菊花茱萸这些重阳意象更添愁绪,最后以"县花徒绚"作结——看似绚烂的景色下,只有被泪水浸透的酒痕,暗示在动荡时局中,一切美好都只是徒劳的幻影。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将个人衰老之悲与家国动荡之痛自然融合。通过"警报"这个现实细节,把传统重阳诗的悲秋主题升华为对战乱现实的沉痛书写,展现出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无力感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