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叫陈汝玉的将军的。全诗用简单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一位功勋卓著却保持儒将风范的军人形象。
前四句说陈将军家世显赫("阀阅承三世"),名声很大("声名重一时")。皇帝多次给他颁发嘉奖令("玺书凡几赐"),他也经常被调往不同战区驻守("节镇亦频移")。这里用"凡几赐""频移"这样的口语化表达,让读者感受到陈将军获得的荣誉之多、责任之重。
后四句是诗的核心。先说陈将军虽然战功赫赫,但内心始终保持着读书人的志向("志在吾儒事")。接着用"功收大将旗"这个画面感很强的描写,表现他战场上威风凛凛的样子。最后两句特别精彩,把陈将军比作东汉名将马援("伏波"),说他虽然年纪渐长但精神矍铄,鼓励他不要轻易言老("未老莫辞衰")。这里既有对将军现状的赞美,也包含着温暖的勉励。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写出了将军的威武战绩,又刻画了他儒雅的内在品格。诗人没有堆砌华丽辞藻,而是用"大将旗""矍铄"等具体可感的形象,让一个能文能武、老当益壮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最后那句"未老莫辞衰"的劝勉,更让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