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美华孝子也

阳春有晖,物其是依。
何独寸草?春阳载辉。
菲菲芳草,沐沐春阳。
德泽之漙,寸草之长。
子之于母,其恩莫大。
鞠育成人,恩等覆载。
儿之出矣,念儿衣单。
为缝为纫,惟恐或寒。
是意之微,孰为识者?
有唐诗人,孟氏东野。
华彦清父,奉其母仪。
春草名轩,本乎孟诗。
嗟彦清父,嘅亲早寡。
奉母斯轩,饮酒伐鼓。
有孙在膝,有孙授室。
儿在母前,诸孙林立。
母喜谓儿,尔父殁时。
天高地厚,茕茕孤嫠。
安知今日,孙又抱子?
是皆尔父,积庆有此。
儿闻母言,悲喜盈襟。
歌我声诗,以慰母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用温暖朴实的语言,歌颂了母子之间深厚的亲情,特别突出了孝子华彦清对母亲的感恩与回报。

诗歌开头用"春阳"和"芳草"的比喻,把母亲比作温暖的阳光,孩子比作受阳光滋养的小草,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护。就像春天阳光让小草茁壮成长,母亲的养育之恩也让孩子得以成人。

中间部分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孩子出门时,母亲担心他衣服单薄,赶紧缝制厚衣。这种细腻的关怀,只有唐代诗人孟郊(就是写"谁言寸草心"的那位)这样敏感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诗歌重点描写了华彦清孝顺母亲的场景:他专门建了"春草轩"来侍奉守寡多年的母亲。如今母亲膝下儿孙满堂,老人家欣慰地回忆起丈夫早逝时的艰难,感慨现在子孙绕膝的幸福生活。这个画面特别温馨感人,展现了苦尽甘来的满足感。

最后写华彦清听到母亲这番话时悲喜交加,用歌声来宽慰母亲的心。这个结尾很打动人,表现了孝子对母亲的理解与体贴。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阳光小草的比喻,把抽象的母爱变得具体可感 2. 通过缝衣这样的生活细节,展现母爱的细腻 3. 描写四世同堂的温馨画面,体现孝道的回报 4. 母子对话的场景真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这首诗告诉我们:父母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而我们作为子女,要懂得感恩回报,让父母晚年享受到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这种质朴的孝道思想,在今天依然值得提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