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倚高楼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质朴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人生况味。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夜晚的树木在风中沙沙作响("群木夜萧疏"),初霜刚刚覆盖了种瓜的田地("新霜瓜地初")。失眠的诗人走到溪山边想驱散睡意("溪山为破寐"),却发现满天星月如此亲近,仿佛要和自己作伴("星月欲同居")。这些描写充满生活气息,用霜、星、月等常见景物营造出清冷孤寂的秋夜氛围。
后四句转入人生感慨:渔夫樵夫的歌声停了让人惆怅("歌怅渔樵歇"),战乱后重修的小楼还留着伤痕("楼完寇盗馀")。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觉得自己像宿在附近的鸟儿("一生邻宿鸟"),始终漂浮在虚无的世间("身世在空虚")。这里用"宿鸟"的意象,既写实(夜间归巢的鸟),又暗喻自己漂泊无依的状态。
全诗妙在把日常景物(霜地、星月、小楼)和深沉感悟自然融合,没有直接说"我好孤独",但通过"新霜""破寐""寇盗""宿鸟"这些意象,让读者能体会到乱世中知识分子那种无处安放的苍凉心境。特别是结尾"身世在空虚"五字,道尽了许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