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分得陶家带傲枝,朝来篱畔露纷披。
学随年少簪衰鬓,与进霜天酒一卮。
冒雨共寻偏事逸,禁寒佳种独开迟。
餐英自昔骚人赋,何必黄州满径吹。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菊花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它的喜爱。

首联“分得陶家带傲枝,朝来篱畔露纷披”描绘了菊花傲然挺立的姿态,清晨的露珠点缀在花瓣上,显得格外美丽。这里提到的“陶家”指的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酷爱菊花,因此菊花也被赋予了高洁、隐逸的象征意义。

颔联“学随年少簪衰鬓,与进霜天酒一卮”写诗人虽然年纪渐长,但仍像年轻人一样将菊花插在鬓边,在寒冷的秋天里饮酒赏菊。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菊花的欣赏。

颈联“冒雨共寻偏事逸,禁寒佳种独开迟”进一步描写菊花的特性:即使在雨中,菊花依然绽放,而一些珍贵的品种更是耐寒,开得较晚。这突出了菊花坚韧不拔的品质。

尾联“餐英自昔骚人赋,何必黄州满径吹”运用了屈原《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典故,说明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就喜爱菊花,并为之赋诗。诗人认为,菊花的美丽和品格已经足够动人,不需要像黄州的菊花那样开满小径来吸引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坚韧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中的菊花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高洁、隐逸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