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乘船沿江而下的生动画面,语言简洁却充满动感。
前两句用"羊肠"形容江路曲折,用"羊角"(龙卷风)比喻江风盘旋交汇,两个比喻既形象又带着一丝俏皮,让读者仿佛看到小船在蜿蜒的江道上与打着旋的江风周旋的场景。
后两句通过"渐近"和"忽失"的对比,巧妙展现了行船的动态感:渔浦潭的轮廓慢慢清晰起来,而身后的六和塔却突然消失在视野中。这种一显一隐的变化,既交代了行程进展,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意味。
全诗仅20个字,却通过精准的动词(回、合、近、失)和生动的比喻,把江行体验写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对旅途新鲜事物的敏锐观察,以及发现风景变换时的微妙心情。这种用具体景象传递抽象感受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