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溪翁山居图

山林之幽乐且闲,何人卜居云半间。
草楼高出苍树杪,石梁斜压清溪湾。
循溪隐隐穿细路,断岸疏林接烟雾。
微茫万顷白连天,雁阵凫群落无数。
樵歌初断渔唱幽,沙头人卧竹叶舟。
青山数点西日下,渺渺一片江南秋。
我昔苕溪问清隐,溪上分明如此景。
别来时或枉梦思,忽见此图为心醒。
钱翁少年善丹青,晚岁笔意含英灵。
兴来漫临北苑画,妙入毫末穷杳冥。
无声诗与有声画,翁能兼之夺造化。
词林诸老富品题,一纸千金重光价。
应君持此索我诗,愧乏琼玖答赠之。
临风展玩三太息,宁不为动莼鲈思。
我今借屋湖山里,恍惚风烟无乃似。
拟将三尺白剡藤,试烦东邻雪篷子(雪篷陈元昭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居画卷,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和隐逸之乐。

1. 画面感十足的山居图景: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居图: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上,隐约可见一座草楼;清澈的溪流上,斜跨着一座石桥;蜿蜒的小路穿过树林,消失在烟雾之中;远处水天相接,雁群和野鸭自由飞翔。樵夫的歌声刚刚停歇,渔夫的吟唱又幽幽传来,沙滩上有人悠闲地躺在小船上。夕阳西下,青山点点,整个画面充满了江南秋天的宁静与诗意。

2. 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
诗人看到这幅画,想起了自己曾经在苕溪寻访隐士的经历,那里的景色与画中如此相似。别后时常在梦中思念,如今看到这幅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清幽的地方,内心感到无比清醒和愉悦。诗人赞叹画师钱翁年轻时便擅长绘画,晚年更是笔意精湛,能将北苑画派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3. 艺术的魅力与人生的思考:
诗人认为,钱翁的画作兼具“无声诗”和“有声画”的特点,能够超越自然,创造出更美的意境。画作得到了文人雅士的赞赏,价值连城。诗人应友人之邀为画作题诗,却自谦才疏学浅,无法用美玉般的诗句来回报。他对着画作临风欣赏,不禁发出深深的叹息,画中的景色勾起了他对故乡莼菜鲈鱼的思念。

4.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人如今借住在湖山之间,恍惚间觉得眼前的景色与画中颇为相似。他打算用三尺白绢,请邻居画师陈元昭也为自己画一幅类似的画作,以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在于:
* 以画入诗,诗画交融: 诗人用文字再现了画作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画作的魅力。
* 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艺术的赞叹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动人。
* 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 诗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清新自然的画面,营造出悠远宁静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