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寄屠长卿
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
之子非倾盖,兴辞远相媚。
谬以良璞珍,入眼岂为贵。
余本崎嵚者,失身堕文艺。
龙卧苟不坚,奔走成晚岁。
雕虫不利人,浮讥满天地。
昌歜栖江沚,谬中圣贤嗜。
愧无琼玖报,赠言或可继。
一念百里间,春荣与秋悴。
范生始文苑,班公仅循吏。
毋以簿牍烦,此中有精意。
之子非倾盖,兴辞远相媚。
谬以良璞珍,入眼岂为贵。
余本崎嵚者,失身堕文艺。
龙卧苟不坚,奔走成晚岁。
雕虫不利人,浮讥满天地。
昌歜栖江沚,谬中圣贤嗜。
愧无琼玖报,赠言或可继。
一念百里间,春荣与秋悴。
范生始文苑,班公仅循吏。
毋以簿牍烦,此中有精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际交往和人生选择的智慧,核心可以概括为"识人不易,做自己更难"。
第一部分(前六句): 作者开篇就说"了解一个人很难,被人理解也不容易"。他提到有人不远万里送来恭维话,像把普通石头当美玉夸赞,这种表面吹捧其实很廉价。这里暗指社交场上常有虚伪的赞美,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突如其来的奉承。
第二部分(中间十句): 作者坦诚自己本是个不合群的"怪人",却阴差阳错搞起了文学创作。用"龙卧不坚"这个比喻,说自己如果没坚持住清高品格,晚年就会沦为四处奔走的俗人。他自嘲写诗是"雕虫小技",不仅没用还招来非议,就像有人爱吃臭腌菜(昌歜),明明是怪癖却被说成品味高雅——这里既讽刺了文坛跟风,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 笔锋转到人生选择:百里之内的风景就有春华秋枯之别,比喻人生道路各异。举了两位古人为例:范生(可能指范晔)以文采闻名却不得善终,班固(班公)当小官反而安稳。最后劝诫对方:别抱怨文书工作枯燥,平凡事务里藏着大智慧。
现代启示: 1. 警惕社交泡沫:别被表面吹捧迷惑,真诚比漂亮话珍贵 2. 坚持自我:迎合世俗可能失去本色,像作者挣扎在"做自己"与"被认可"之间 3. 平凡见真章:用班固的例子说明,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比追求虚名更可持续
全诗用生活化比喻(美玉/臭腌菜/春荣秋悴)把深刻道理讲得生动,今天读来依然能引发职场、社交中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