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岭
迢迢羊肠北,山深日当午。道傍多奇石,百态不受侮。
高或如飞龙,低或如踞虎。岌嶪积铁间,参差意无迕。
仆夫如怪我,疾行齐过弩。匆匆莫辞劳,悄悄愧不羽。
野果缀微殷,春泉流乱乳。焉知下山时,凄迷更何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崎岖山路的行走体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观察,让读者感受到山野的壮美与行路的艰辛。
开头四句像电影开场:一条蜿蜒向北的山路,正午阳光穿透密林,路边奇形怪状的石头像倔强的守卫,拒绝被轻易定义。诗人用"飞龙""踞虎"形容石头,既写形状又赋予生命力——高耸的石头像腾空的龙,低伏的像蓄势待发的猛虎。这些铁锈色的岩石层层叠叠,却意外地和谐共存。
中间部分笔锋一转,用幽默的口吻写随从的反应:他们像被弓箭追赶般疾行,还偷偷埋怨诗人走得太慢。诗人自嘲没有翅膀,只能徒步跋涉。这里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突出山路的艰难。
最后用味觉和视觉收尾:红艳野果像小灯笼挂在枝头,山泉像打翻的牛奶四处流淌。最妙的是结尾——此刻虽疲惫,但想到下山时可能更迷茫,反而珍惜起眼前的旅程。这种"上山不易下山更难"的感悟,道出人生常有的困境:我们总以为最难的已经过去,其实前方还有未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