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途中的景象和心情,充满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四句写赴任场景:诗人羡慕朋友新获官职(刺史符),带着众多随从(千骑)穿越南方原野。潇湘(湖南)的春天辽阔壮丽,朋友从楚地出发;太湖(震泽)清晨的风中,他已进入吴地(江苏)。这里用"乱平芜"暗示随从众多、队伍浩荡,用"天阔""风高"展现旅途的开阔气象。
中间两句点明社会背景:当地百姓多年饱受战乱之苦(忧战伐),这位官员一到任就关心民生(问樵苏,指过问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通过对比战乱与新政,突出官员的仁政形象。
最后两句抒发友情:诗人作为朋友(蓟门旧侣)在北方思念对方,想象八月太湖上空会有成双的鸿雁飞起,暗示希望保持书信往来。"双鸿"既是眼前景,又暗喻两人友谊,画面感与情感巧妙融合。
全诗通过路途风光、民生关怀、朋友情谊三个层次,展现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形象,同时流露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语言清新自然,将仕途抱负与个人情感完美结合。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