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百熙联

适当争竞之秋,生平无涯岸,无模棱,是大臣有容德量;
莫道事功未竟,他日书同文,车同轨,皆我公不死精神。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晚清重臣张百熙的。全联用对比手法,既总结了逝者的品德,又展望了他未竟事业的深远影响。

上联写张百熙的为官之道。当时正值清末变革时期("争竞之秋"),但他为人正直不摆架子("无涯岸"),处事果断不推诿("无模棱"),展现出宰相般的包容气度。用"争竞之秋"这个比喻,生动描绘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

下联转为对逝者的告慰。虽然张百熙生前没能完成改革大业("事功未竟"),但未来中国实现文字统一("书同文")、交通标准化("车同轨")等现代化进程时,都会延续他的改革精神。这里借用秦始皇统一标准的典故,暗示张百熙的改革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

全联最妙的是"不死精神"四字,把抽象的政治遗产说得具体可感。通过"大臣有容"与"不死精神"的呼应,塑造出一个超越生死界限的政治家形象。语言平实但立意高远,既避开了对逝者的直接赞美,又通过历史展望给予了最高评价,是挽联中"哀而不伤"的典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