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杖
异种来番国,知名自老坡。
杖才任操倚,节目喜摩挲。
尺度天然足,柑黄气色和。
奇姿含海雾,孤植映江沱。
物眇离乡贵,材稀审实讹。
声音铿爪甲,鳞介讶鲛鼍。
鞭驭真雷策,批亢格鲁戈。
重轻欣得所,长短称闲拖。
扶老携行便,持危得力多。
金蛇僵自劲,鲐背痒忘苛。
不自浮槎使,来从老伏波。
见归情郑重,未许老婆娑。
入手嗟神物,传看骇玉柯。
支颐看月出,横膝伴诗哦。
选胜寻泉石,穷幽入薜萝。
有时儿女触,却恐鬼神呵。
盖节空筇竹,神锋黯太阿。
笑挥堪解虎,静倚可降魔。
灵寿轻无赖,梅条皱可捼。
花藤昏玳晕,斑点惨湘娥。
桃竹那能比,桃榔未足歌。
望尘甘却立,敛迹总无过。
用舍时当审,敲撞责果何?
更防雷雨夜,冲屋学陶梭。
杖才任操倚,节目喜摩挲。
尺度天然足,柑黄气色和。
奇姿含海雾,孤植映江沱。
物眇离乡贵,材稀审实讹。
声音铿爪甲,鳞介讶鲛鼍。
鞭驭真雷策,批亢格鲁戈。
重轻欣得所,长短称闲拖。
扶老携行便,持危得力多。
金蛇僵自劲,鲐背痒忘苛。
不自浮槎使,来从老伏波。
见归情郑重,未许老婆娑。
入手嗟神物,传看骇玉柯。
支颐看月出,横膝伴诗哦。
选胜寻泉石,穷幽入薜萝。
有时儿女触,却恐鬼神呵。
盖节空筇竹,神锋黯太阿。
笑挥堪解虎,静倚可降魔。
灵寿轻无赖,梅条皱可捼。
花藤昏玳晕,斑点惨湘娥。
桃竹那能比,桃榔未足歌。
望尘甘却立,敛迹总无过。
用舍时当审,敲撞责果何?
更防雷雨夜,冲屋学陶梭。
现代解析
这首《番禺杖》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根来自番禺(今广州一带)的珍贵手杖。诗人通过对手杖的细致刻画,表达了对这件异域珍宝的喜爱和赞叹。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手杖的来源和外观(开头到"柑黄气色和")
手杖来自遥远的番国(外国),是老坡(可能指苏轼)让它出名。手杖的质地天然完美,颜色像柑橘一样温润。
2. 手杖的神奇特性("奇姿含海雾"到"鲐背痒忘苛")
手杖有着神奇的特质:它像是蕴含着海雾的灵气,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表面纹理像龙鳞。老人用它挠痒特别舒服。
3. 手杖的实用价值("不自浮槎使"到"横膝伴诗哦")
这手杖不是普通的拐杖,而是像古代名将伏波将军用过的宝物。诗人用它支着下巴赏月,横在膝头作诗。
4. 与其他材料的对比("选胜寻泉石"到"斑点惨湘娥")
诗人比较了各种材质的手杖:空心的竹杖、金属杖、梅条杖、花藤杖等,认为都比不上这根番禺杖珍贵。
5. 结尾的感慨(最后八句)
诗人提醒要珍惜使用这件宝物,因为它可能会在雷雨夜像陶梭一样飞走,暗示手杖有灵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丰富的比喻把手杖写得活灵活现
- 通过一件日常用品,展现了对外来文化的欣赏
- 把手杖的实用价值和象征意义完美结合
- 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这根神奇的手杖
诗人不仅是在赞美一根手杖,更是在表达对异域文化的接纳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