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国回使歌

江东先生远扣门,口诵暹国回使歌。
高秋夜静客不寐,歌词激烈声滂沱。
东南岛夷三百六,大者只数暹与倭。
暹人云是赤眉种,自昔奔窜来海阿。
先皇在位历五载,风清孤屿无扬波。
方今圣世沾德化,继进壤贡朝鸾和。
紫金为泥写凤表,灵龟神象悬鸣珂。
彤庭怀远何所赐,黄骊白骆兼青騧。
卉裳使者钱唐客,能以朔易通南讹。
遥授将军领州牧,拜舞两颊生微涡。
楼船归指西洋路,向火夜夜瞻星河。
金鸡啁哳火龙出,三山宫阙高嵯峨。
番阳驿吏亲为说,今年回使重经过。
先生作歌既有以,却念黎獠频惊叱。
田横乘传嗟已矣,徐市求仙胡尔詑。
岂如暹国效忠义,勋名万世同不磨。

现代解析

这首《暹国回使歌》用生动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外交使节的精彩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故事画面感十足
诗歌开头像电影镜头:秋夜有人敲门,来客激动地朗诵这首"暹国使节归国歌"。接着描绘暹罗(古泰国)的异域风情——用紫金泥写的国书、灵龟神象装饰、穿着草裙的使者,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看到一支奇特的南洋使团。

2. 外交背后的深意
诗中对比了两种国家:暹罗真诚朝贡("勋名万世同不磨"),与徐福骗秦始皇求仙("徐市求仙胡尔詑")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使者"拜舞时脸上笑出酒窝"的细节,暗赞暹罗对中原王朝的真诚信奉,比某些敷衍应付的外交更可贵。

3. 隐藏的忧国情怀
在赞美暹罗使节的同时,诗人用"黎獠频惊叱"(边境少数民族动乱)等句子,悄悄批评当时某些边疆问题。最后借田横(宁死不屈的义士)的典故,暗示真正值得歌颂的是暹罗这样真诚建交,而非虚假敷衍的外交关系。

全诗妙在表面写外国使节,实际在反思什么样的外交才值得尊重。用"火龙出""三山宫阙"等奇幻意象收尾,既保留诗歌美感,又留下思考空间——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