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都运之扬州

千载才名擅祝鸠,官迁三品沐恩优。
还乡正好怀题柱,煮海功成不借筹。
东鲁雪馀寒色重,南淮春近曙光浮。
繁禧观里遥相忆,折得琼花寄我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姓夏的官员调任扬州时的赠别之作。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思念。

首联用"祝鸠"这个典故(传说中能预知晴雨的鸟)夸赞夏都运是千年难遇的人才,升任三品官是皇恩浩荡。这里用鸟比喻人才,显得生动有趣。

颔联说友人衣锦还乡时定会怀念曾经题诗明志的柱子(暗指抱负),而他在盐务上的成就(煮海指制盐)根本不需要借助算筹(古代计算工具)来衡量——意思是政绩斐然,显而易见。

颈联笔锋一转,用两地风光对比:山东(东鲁)积雪未消寒意浓,而淮南(南淮)已春意盎然。这一冷一暖的对比,既点明送别时节(冬春之交),又暗含对友人赴任温暖之地的祝福。

尾联最有人情味:等你在扬州繁禧观游玩时,若想起我,可别忘了折支琼花(扬州名花)寄来啊!这个俏皮的请求,把离别的伤感化作了温馨的约定。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祝鸠""煮海"等典故自然贴切,不显掉书袋
2. 冬春景色的对比新颖生动
3. 结尾的"折花相寄"既风雅又亲切,比直接说"我会想你"高明得多
4. 通篇没有哭哭啼啼,却在祝贺中流露真情,符合士大夫含蓄的表达方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