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图为刘伯温监宪

我家成都雪山东,公家张掖雪山北。
吴船谁载郑广文,起写昆崙半天白。
张掖雪融草木长,禾生陇亩刍牛羊。
烽火连台拟楼观,江海微茫秋练光。
看书东观夜如水,太乙然藜照图史。
从游冠带文武备,斐然四郡良家子。
君不见黄河奔流百谷盈,神禹疏凿中州平。
极天鸟道云气尽,惟北有斗西长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山画卷,同时融入了家国情怀和历史思考。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篇(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两座雪山:诗人故乡成都的雪山与刘伯温任职地张掖的雪山遥相呼应。"吴船载郑广文"的典故暗示文人雅士对雪山的向往,而"昆崙半天白"的夸张描写凸显雪山之高耸入云。

中间部分(五至十二句)转入现实图景:张掖雪融后的生机勃勃与边疆的军事防御形成对比。"江海微茫"的秋色与"太乙燃藜"的典故(传说神仙用藜杖照明读书)巧妙衔接,带出文人夜读的场景。随后描写文武兼备的学子形象,展现人才济济的盛况。

结尾(最后四句)升华主题:以黄河奔流比喻历史长河,用大禹治水的典故赞美开拓精神。"极天鸟道"与北斗星象的描写,既呼应开篇的雪山之高,又暗含对边疆安定的期许。

全诗艺术特色在于:
1. 空间跨度大:从成都到张掖,从雪山到黄河,构成宏大的地理画卷
2. 虚实结合:实景描写与历史典故自然交融
3. 意象壮美:雪山、黄河、星象等意象共同营造雄浑意境
4. 情感深沉:在写景中寄托对人才、对边疆、对历史的思考

诗人通过这幅"雪山图",既赞美了自然奇观,又表达了对国家安定、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展现出开阔的胸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