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寒食节(古代一个重要的祭祖节日)时的漂泊感受,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奈。
前两句"异俗逢钻燧,劳生叹转蓬"说:在异乡看到当地人用钻木取火的方式过节(寒食节禁火后重新取火的习俗),让我这个为生活奔波的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感叹身世。这里用"转蓬"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
中间四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茅草屋檐下,稀疏的柳枝间挂着月亮;草地上,落花随风飘舞。虽然身在异乡,但祭祖的心情和在家乡时是一样的。"故国丘坟在"透露出对家乡祖坟的牵挂。
最后两句是感慨:这样四处奔波真是失策啊(左计就是失策的意思),只能在梦里回到东海边的家乡。这里的"海云东"可能指诗人的家乡在东方近海的地方。
整首诗用简单的景物(茅檐、柳月、落花)勾勒出寒凉的意境,通过对节日习俗的观察,引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以及"过节时特别想家"的普遍情感,很容易引起在外打拼之人的共鸣。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