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古代农村养蚕人的辛酸。
开头"养蚕忙"重复出现,像一声叹息,突出了农妇们从早到晚的忙碌——婆婆提着竹筐,媳妇忙着采桑叶。表面看是一幅和谐劳作的画面。
但后三句突然转折:蚕结茧本是喜事,诗人却提醒"别高兴太早"。原来官府要征收的绢布定额高达三丈多(约10米),蚕农辛苦收获的丝绢大半都要上交。最后重复的"养蚕忙"此刻听着像无奈的苦笑。
全诗妙在: 1. 用"阿姑""妇"等称呼,让读者仿佛看到真实人物 2. "勿喜"二字戳破表面喜悦,揭露残酷现实 3. 数字"三丈强"具体表现出剥削的沉重 4. 首尾重复的"养蚕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农民白忙一场的悲哀
就像现代人加班加点完成业绩,结果发现大部分要交税一样,诗中农妇的遭遇让人共鸣。短短几句,既展现了劳动之美,又揭露了剥削之痛,堪称古代版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