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宿罗汉寺

霜林金碧迷青红,木叶萧萧澄远空。
长湖洲渚乱吞吐,上方楼殿森玲珑。
廊僧暝汲怯寒溜,舟子夜语惊天风。
朝暾照槛堪一望,羡尔冥冥高遰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在罗汉寺留宿时看到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壮美的对比。

前两句写傍晚的树林景色:霜打过的树林在夕阳下闪着金绿相间的光芒,落叶飘零让天空显得更加空旷清澈。这里用"迷青红"形容光线在树叶间闪烁的梦幻感,"澄远空"则突出冬日天空的通透。

中间四句从远到近描写环境:远处的湖中沙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寺院的楼阁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精致。僧人摸黑打水时被冰冷的井绳吓到,船夫在风中的交谈声都显得特别响亮。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冬夜的寂静与寒意。

最后两句写清晨阳光照进寺院时的感悟:当朝阳照亮栏杆,诗人望着天空,羡慕那些自由高飞的大雁。这里的"冥冥高遰鸿"既是对大雁的写实描写,也暗含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时间推移(傍晚到清晨)和空间转换(远山近寺),将冬夜的静谧、寺院的庄严与人的活动巧妙融合,最后以对飞鸟的羡慕作结,表达了暂时逃离尘世烦扰的闲适心境。诗中"怯寒溜"、"惊语"等生活化描写,让庄严的寺院场景显得亲切自然。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