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郊游的场景,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开篇两句用明亮的色彩勾勒出春日山野的生机勃勃:清晨的原野上晨雾浓重,东南方向的山峦层层叠叠,满眼都是青翠。这里用"翠重重"三个字,让读者仿佛看到连绵起伏的青山。
中间四句突然转入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提到两个历史人物:刘伶(魏晋时期爱喝酒的名士)出门总带着铁锹,随时准备醉死后就地掩埋;陶渊明(字元亮)辞官归隐,每天听着钟声过日子。这两个典故暗示诗人自己也向往这种洒脱的生活。接着直接抒发感慨:虽然有家却像寄居,因为多病变得懒散。这里"四壁有家还似寄"说得特别巧妙,明明有房子住,却感觉像在漂泊。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想问问路边打渔的人该怎么走,却发现桃花已经凋谢,只剩下古老的松树。这里的"落尽桃花"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但古松"则象征着永恒。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无情,而诗人似乎还在寻找人生的方向。
整首诗就像一幅春日山水画,但画中藏着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归隐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明身在美景中,却高兴不起来"的复杂心情,很多现代人应该都能感同身受。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