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老人种花喝酒的日常小事,却透露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两句写老人亲手移栽名贵花卉,却自嘲"花知道不是为我这老头子开的"。这里用拟人手法,仿佛花儿也会嫌弃老人,其实暗含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再美的花也留不住青春。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老人喝酒时的洒脱:兴致来了根本不在乎有没有酒友相伴,直接把酒壶当酒友,自斟自饮。这里的"提壶"用得巧妙,既是实指酒壶,又暗含"提壶劝酒"的典故,把酒壶拟人化成陪酒的老友。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老人明知好花不为自己开,却仍享受栽种的乐趣;明知无人对饮,却能与酒壶为伴自得其乐。这种在孤独中寻找乐趣的生活智慧,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关键。
姚孝锡
徐州丰县人,字仲纯,号醉轩。徽宗宣和六年进士。授代州兵曹。金兵侵雁门,州将议以城降,孝锡投床大鼾,略不为意。后脱身移居五台,不仕。善治生,积粟至数万石,遇岁饥,尽出以赈贫乏,多全活。中年后,以家事付诸子,日与宾朋纵吟山水诗酒间。卒年八十三。有《鸡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