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其一 甲申秋,见南都事有感(壬午)
万里长江杳。
望钟陵、龙蟠虎踞。
万山堆绕。
江左周郎风度好,是处云蒸电扫。
无此分、唯馀愁恼。
莫为飘蓬增怅恨,看飞飞集集天边鸟。
头上雪,能教少。
无端猛想壶关老。
怕于今。
期期总在,敢谁违诏⑴。
高文百战身营造,留得当年洛镐。
却付与、群公如草。
北望新亭愁思悄,认吕蒙陆逊应须早。
天下事,如何了。
望钟陵、龙蟠虎踞。
万山堆绕。
江左周郎风度好,是处云蒸电扫。
无此分、唯馀愁恼。
莫为飘蓬增怅恨,看飞飞集集天边鸟。
头上雪,能教少。
无端猛想壶关老。
怕于今。
期期总在,敢谁违诏⑴。
高文百战身营造,留得当年洛镐。
却付与、群公如草。
北望新亭愁思悄,认吕蒙陆逊应须早。
天下事,如何了。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明朝灭亡后的甲申年(1644年),作者看到南京(南都)的局势有感而发。全词充满亡国之痛和无力回天的悲愤。
上阕以长江起兴,描写南京(钟陵)地势险要,本该是英雄辈出之地。周瑜(周郎)那样的风流人物已成往事,如今只剩愁绪。作者自比飘零的蓬草和天边飞鸟,感叹白发(头上雪)难消。
下阕用"壶关老"典故暗指明朝灭亡的必然。当年朱元璋百战建立的基业(洛镐指都城),如今被权臣(群公)像野草般糟蹋。最后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达对复国无望的绝望,连吕蒙、陆逊这样的名将再世也难挽回。结尾"天下事,如何了"六字,道尽知识分子面对国破家亡时的巨大痛苦。
全词特色:
1. 善用对比:将历史辉煌与当下颓败对比
2. 典故自然:周瑜、新亭等典不着痕迹
3. 情感真挚:亡国之痛贯穿始终
4. 结尾有力:简单六字胜过千言万语
这首词的价值在于真实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改朝换代时的心理创伤,既有对故国的眷恋,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