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清幽自在的隐士生活,赞美了谭山人(一位隐居的朋友)的闲适境界。
前四句写谭山人住处的环境:地方偏僻少有人来,柴门整天都敞开着。靠着山搭建熬药的土灶,用石头垒起诵经的台子。这些细节透露出主人不慕繁华、亲近自然的性格,过着自给自足的朴素生活。
五六句用两个生动的画面:把整窝野鹤都买来作伴,在竹林间错落有致地种上梅花。这种看似"土豪"的行为其实展现了隐士的雅趣——野鹤象征高洁,梅花代表坚韧,主人用最自然的方式装点自己的生活。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世上没有真正的隐士吗?在我看来,这里就是人间仙境蓬莱。这是对朋友隐居生活的最高赞美,暗示真正的隐逸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超脱。诗人用"蓬莱"这个传说中的仙境作比,把平凡的隐居地升华成了理想国。
全诗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墨画:柴门、药灶、石台是灰黑的墨色,野鹤和红梅点缀其间,最后用"蓬莱"的金色题款。没有说教,只用白描手法让读者自己感受隐逸生活的美好。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