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妙觉竹庵赠静老
青山映落日,澹澹烟中明。出门无所投,曳杖随意行。
破裓僧两三,喜笑争邀迎。曾巢俯修竹,飞星动高甍。
老人如宿昔,真契同三生。遇人无戚疏,出语恶不情。
寥寥风马牛,肝胆欲尽倾。怪我胸中山,硉兀尚不平。
邯郸乐无度,短梦一饷荣。蛮触怒不休,暴骨千里横。
微言起我病,内愧面汗骍。蚤知天宇大,岂有世网婴。
举扇障西风,浣此沧浪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黄昏时分散步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互动的描写,表达了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开头四句像一幅水墨画:青山映着落日,薄雾中透出微光。老人出门漫无目的,拄着拐杖随意行走。这里用简单的自然景象,营造出宁静自由的氛围。
中间部分生动有趣:两三个衣衫破旧的僧人热情迎接老人。他们住在高高的竹屋里("曾巢"指高处的住所),屋顶飞檐仿佛能触碰星星。老人与僧人相处自然,说话直来直去,不讲究客套。这里通过僧人"喜笑争邀迎"的细节,展现了淳朴的人际关系。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用三个典故表达对世俗的反思:
1. "邯郸乐无度"指邯郸学步的典故,讽刺盲目模仿他人
2. "蛮触怒不休"出自庄子,比喻为小事争斗
3. "暴骨千里"形容战争惨状
这些都在说世人追逐虚名、争斗不休的可悲。
最后老人自省:听到深刻的话语("微言")让他羞愧脸红。意识到天地广阔,何必被世俗束缚。最后两句用"举扇挡西风"、"沧浪水洗帽缨"的意象,表明要洗去尘世烦扰,保持高洁。
全诗妙在把深刻哲理融入日常场景:破裓僧人、竹屋炊烟这些朴实画面,承载着看破名利、回归自然的人生智慧。老人从随意散步到内心觉悟的过程,就像给读者展开了一幅"如何活得通透"的心灵地图。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