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充满悲壮感。
前两句"羽卫连荆棘,衣冠杂虎狼"写战后场景:原本威武的仪仗队(羽卫)现在被荆棘缠绕,官员们的衣冠服饰中混入了凶残的敌人(虎狼)。这里用对比手法,通过昔日庄严与今日混乱的对比,突出战争的破坏性。
中间两句"烟沉凫雁断,天阔水云黄"是景物描写:战火硝烟中看不见野鸭大雁,广阔的天空下水面和云彩都泛着不祥的黄色。用自然景物烘托出战后的萧条氛围。
最后两句"风悲云动色,天惨日无光"将情感推向高潮:连风云都显得悲伤,天空阴沉得连阳光都消失了。这里用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也带上人的情感,强化了全诗的悲怆基调。
全诗通过具象的战场描写和抽象的自然景象相结合,没有直接写战争多惨烈,却通过对战后环境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善用对比和拟人手法,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使简单的画面充满感染力。
吴沆
(1116—1172)抚州崇仁人,字德远,号无莫居士。博学通经史。高宗绍兴十六年与弟吴澥各献所著书于朝,以误抵庙讳罢归。隐居环溪,人称环溪先生。及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玑》、《环溪集》、《环溪诗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