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

秋入崤山见烧痕,遗墟缭绕尚成村。
风尘古郡甘棠暗,险阻重关宿草繁。
人影隔河三晋路,烟花横塞五陵原。
观兵不改周秦旧,耀德仍知圣主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边关的苍凉画卷,通过几个层次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

1. 荒芜与生机并存 开篇用"烧痕"和"遗墟"展现战争痕迹,但"成村"二字又暗示生命顽强。就像大火后的森林里,新芽从焦土中钻出,形成强烈对比。

2.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甘棠暗"用周朝召公的典故暗喻德政消逝,"宿草繁"则像镜头特写荒草掩埋的关隘。诗人站在古战场上,仿佛能看见历代兵戈的影子。

3. 空间感的营造 "人影隔河"与"烟花横塞"形成立体画面:近处晋地行人,远处皇陵烟火,如同用无人机从高空俯拍,展现地理纵深。

4. 含蓄的讽喻 结尾表面歌颂"圣主耀德",实则用"观兵不改"暗指历代统治者总重复武力征服的老路。就像现代人批评某些国家一边军演一边喊和平口号的反差。

全诗像部历史纪录片,用秋景、古迹、烽烟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无论朝代如何更替,边关永远见证着人类的征战与轮回。这种跨越时空的苍茫感,正是古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朱应登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