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挺有意思,用老虎的凶猛形象来比喻修行者的决心和气势。
第一句“虎锡高腾上虎岩”,说的是僧人(祥上人)拄着锡杖(和尚用的手杖)登上虎岩,动作利落,气势十足。“虎锡”既指锡杖,又暗含老虎般的威猛。
第二句“虎岩老虎气耽耽”,进一步渲染虎岩的险峻和老虎的凶猛。“耽耽”是形容老虎盯着猎物的样子,这里比喻修行者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和警觉。
第三句“袖藏济北爷儿手”,有点俏皮,说祥上人袖子里藏着“济北爷儿”的本事。“济北爷儿”可能指某个厉害人物,或者代指降龙伏虎的手段,暗示他有真本事。
最后一句“不捋其须心不甘”,意思是“不摸老虎的胡子就不甘心”,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修行者不畏艰险、一定要挑战困难的决心。
整首诗把老虎的凶猛和修行者的勇猛结合起来,既生动又有趣,让人感受到一种不服输、敢拼敢闯的精神。
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