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乌兰乌素(蒙古地区)荒凉艰苦的生存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残酷斗争。
开头两句用"地不毛""无秋毫"直接点明这里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放眼望去连最细小的植物都没有。接着用"穷荒鸟"这个生动意象,说连鸟都活不下去,只能啄土饮雪,连窝都没有,侧面反映出环境的极端恶劣。
后四句转向描写当地人的生活困境。"居人觌面能欺客"写当地人面对外来者时充满戒备甚至敌意,而野兽更是直接侵占人的住所。最震撼的是"健儿弯弓射不得"这句,连擅长打猎的壮汉都奈何不了这些野兽,只能空手而归,憋着一肚子闷气。
全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从荒芜的自然环境到人与动物的生存竞争,最后落到人的无力感上,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边疆地区严酷的生存现实。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边疆军民艰难处境的深切同情。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