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其十一 ①由里山
孝宗嗣南渡,未能骤复雠。
痛以陵寝故,哀为祈请谋。
曰请实骄敌,朝廷小可羞。
百年既和好,侂胄欲渝盟。
果函太师首,邻境乃罢兵。
曰衅自我启,他日变所生。
吴氏握兵柄,父子相继承。
乾纲不能断,优容留后称。
曰挺死勿嗣,藩镇渐可惩。
老臣谋国是,蓍蔡勿是过。
金使正以礼,帝曰卿力多。
江淮死以守,敌曰无过河。
筑堤卫田亩,楮币除偏颇。
邱葛邑世族,公德尤可歌。
酹酒拜公墓,由里山峨峨。
痛以陵寝故,哀为祈请谋。
曰请实骄敌,朝廷小可羞。
百年既和好,侂胄欲渝盟。
果函太师首,邻境乃罢兵。
曰衅自我启,他日变所生。
吴氏握兵柄,父子相继承。
乾纲不能断,优容留后称。
曰挺死勿嗣,藩镇渐可惩。
老臣谋国是,蓍蔡勿是过。
金使正以礼,帝曰卿力多。
江淮死以守,敌曰无过河。
筑堤卫田亩,楮币除偏颇。
邱葛邑世族,公德尤可歌。
酹酒拜公墓,由里山峨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南宋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用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一位忠臣的敬仰。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历史背景:开头说宋孝宗继位后,虽然想为北宋的耻辱报仇(比如皇室陵墓被金国占领),但迫于现实只能向金国求和。这里暗指南宋朝廷的无奈——明明知道求和有点丢脸,但实力不够只能低头。
2. 失败的冒险:诗中提到韩侂胄(南宋权臣)后来想撕毁和约攻打金国,结果大败,反而被迫砍下他的脑袋送给金国求和。诗人认为这种冲动行为反而给国家惹了麻烦。
3. 忠臣的智慧:后半段重点夸赞一位 unnamed 的老臣(可能是诗人家乡的名臣)。他做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事: - 用外交手段让金国使者保持礼节 - 守住江淮防线,让敌人不敢过河 - 修堤坝保护农田 - 改革货币制度 - 扶持地方世家大族稳定社会
4. 情感升华:最后诗人来到由里山这位忠臣的墓前祭拜,用高耸的山峰比喻他的品德崇高。整首诗通过对比(朝廷的软弱 vs 忠臣的担当),表达了"真正救国要靠务实能臣"的核心思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复杂历史写成易懂的故事 - 不直接说教,而是用具体事例(修堤、货币等)展现好官的标准 - 结尾的登山祭奠场景,让抽象的政治变得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