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四日宾旸华父同登秀亭二首

两公诗思欲飞扬,颇似繁台俯大梁。
潇洒道装衣袖阔,昂藏寿相耳毫长。
持身未惯全随俗,玩世何嫌略放狂。
我有平生八叉手,兴来举酒尚洋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文人登高赏景、纵情吟咏的潇洒场景,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率真狂放的精神世界。

前两句写两位诗人登高时诗兴大发,就像站在繁台(古地名)俯瞰大梁城一样视野开阔、思绪飞扬。这里用地理比喻,生动表现了他们创作时的畅快心境。

中间四句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他们穿着宽袖道袍,耳垂长寿毫毛,既有仙风道骨的外表,又有不随波逐流的性格。诗人直言他们"玩世放狂"的生活态度,这种略带叛逆的洒脱,正是对世俗规矩的温柔反抗。

最后两句诗人自述创作状态:虽然平时习惯双手交叉的拘谨姿态(八叉手),但酒兴一来就忍不住举杯畅饮、神采飞扬。这个细节反差特别有趣,把文人雅士内心压抑的豪放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段vlog:既有登高远眺的大场景,又有服饰特写的小细节,最后还来个举杯自拍。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描写,让我们看到古代文人不仅有严肃的学问,更有鲜活可爱的真性情。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