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颂(淳熙三年十一月初四,下同)

即心即佛无蹊径,非佛非心有变通。
直下两头俱透脱,新罗不在海门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的是禅宗的核心思想,用简单的生活比喻来解释深奥的佛理。

第一句"即心即佛无蹊径"是说:真正的佛性就在我们心里,不需要刻意寻找什么特殊路径。就像阳光本就普照大地,不需要专门挖条隧道去追逐阳光。

第二句"非佛非心有变通"补充道:但也不能固执地认为"心就是佛"这个概念本身,要懂得灵活理解。就像我们不能把手指当月亮,手指只是指向月亮的方向。

第三句"直下两头俱透脱"讲的是突破二元对立的智慧:要同时看破"是心"和"非心"两种极端认知。好比既不能把梦境当真,也不能完全否定梦的意义。

最后"新罗不在海门东"用地理比喻:真正的觉悟不在远方(新罗是古代朝鲜),就像我们寻找的幸福其实不在某个具体的地点,而在于心态的转变。

全诗用"既...又..."的辩证思维,告诉我们:真正的开悟既要肯定本心具足佛性,又要超越对概念的执着,就像既要用地图指引方向,又要明白地图本身不是目的地。

释德光

释德光(一一二一~一二○三),号拙庵,赐号佛照,俗姓彭,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年十五,依本郡东山光化寺吉禅师落发。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大慧宗杲禅师南迁,望见而慕之。嘉定三年卒,年八十三,谥普慧宗觉大禅师。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有《语录》传世,见《续藏经》所收《古尊宿语录》卷四八《佛照禅师奏对录》、《续古尊宿语要》卷五《佛照光和尚语》。《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今录诗三十七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