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的画面,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意境。
前两句"生公曾说法,听石尚孱顽"讲的是高僧讲经说法的故事。这里的"生公"指的是东晋高僧竺道生,传说他讲经时连石头都听得点头。诗人却说这些听经的石头至今还保持着憨厚顽固的模样,用拟人手法让石头有了灵性,既点出佛法的感染力,又带着几分幽默感。
中间两句"雁塔晴观海,松门夜闭出"勾勒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白天在佛塔上眺望云海的开阔,夜晚松木掩映的山门紧闭的幽静。一开一合之间,展现出修行之地既超脱尘世又不失人间烟气的独特氛围。
最后一句"林喧群下缺"虽然不完整,但能感受到山林间鸟兽喧闹的生机勃勃。这个戛然而止的结尾,反而给人留下想象空间,仿佛能听见树林里的热闹声响。
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佛门清净与自然野趣完美融合。没有说教,只是静静呈现这些画面,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返璞归真的宁静之美。就像用文字拍下的几张照片,既有高僧讲经的历史厚重感,又有山间一草一木的鲜活气息。
李夷庚
李夷庚,字坦之,陇西(今属甘肃)人。初为从事,擢南安军丞,太宗至道中升为守(《宋史翼》卷一八)。真宗天禧中以吏部员外郎、直史馆,出知明州(《乾道四明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