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倚蕙江楼吹箫为素姬度曲有怀江南时雪海东石迟
谁家梧桐对我阁,抵住金飙不肯落。
水云万顷月一眉,绿影阑干病鬟弱。
疏峦八面青莲蓬,银潢不夕衫照空。
衫凉暗惹萤背露,扇懒回收荻尾风。
佳人古怨托白纻,骚客移情在远渚。
烽火江山渺醉魂,蟋𧍓年华感芳侣。
锦城昔梦邀画蟾,瓜灯十二牵牛帘。
酒心蛾黛横碧纤,钿屏烛腻流膏黏。
过筝风紧促离别,败荷不使鸳央淹。
螺门笳凄柳摧雪,京口花漂战场血。
天东天西鸿雁绝,挂树幺鸾剩哀咽。
幺鸾蕤蕤依可怜,香桃骨瘦如束烟。
温温潮气浮为梦,袅袅蓉枝倚得肩。
乾坤秋高肃砧杵,细撷琼声点钗股。
樊川生平罗绮愁,细与红儿寸心贮。
寸心抱菂秋最苦,歌罢长吁袖翩舞。
关河迢迢夜色阻,多少楼台燕无主,独睇残镫怨荒雨。
水云万顷月一眉,绿影阑干病鬟弱。
疏峦八面青莲蓬,银潢不夕衫照空。
衫凉暗惹萤背露,扇懒回收荻尾风。
佳人古怨托白纻,骚客移情在远渚。
烽火江山渺醉魂,蟋𧍓年华感芳侣。
锦城昔梦邀画蟾,瓜灯十二牵牛帘。
酒心蛾黛横碧纤,钿屏烛腻流膏黏。
过筝风紧促离别,败荷不使鸳央淹。
螺门笳凄柳摧雪,京口花漂战场血。
天东天西鸿雁绝,挂树幺鸾剩哀咽。
幺鸾蕤蕤依可怜,香桃骨瘦如束烟。
温温潮气浮为梦,袅袅蓉枝倚得肩。
乾坤秋高肃砧杵,细撷琼声点钗股。
樊川生平罗绮愁,细与红儿寸心贮。
寸心抱菂秋最苦,歌罢长吁袖翩舞。
关河迢迢夜色阻,多少楼台燕无主,独睇残镫怨荒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七夕夜晚的江南景色,以及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写景部分(开头到"扇懒回收荻尾风"):
诗人站在蕙江楼上,看到梧桐树对着楼阁,秋风(金飙)吹来却不见落叶。水面广阔,月亮像一道细眉,栏杆边的绿影映衬着病弱的美人。远处的山峦像青莲一样,银河(银潢)映照着衣衫。萤火虫带着露水飞舞,懒洋洋地摇着扇子感受芦苇间的微风。这些描写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略带忧郁的七夕夜景。
2. 怀旧部分("佳人古怨托白纻"到"败荷不使鸳央淹"):
诗人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佳人穿着白纻舞衣,文人墨客在远方寄托情感。战火让江山变得遥远,时光流逝让人感叹。回忆往昔在锦城的欢乐时光:挂着十二盏瓜灯的牛郎织女帘幕,女子画着蛾眉饮酒,屏风上烛光摇曳。但欢乐总是短暂,就像急促的筝声催促离别,残败的荷叶留不住鸳鸯。
3. 现实感慨部分("螺门笳凄柳摧雪"到最后):
诗人回到现实,描写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军号(笳)声凄厉,柳树像被雪摧残,京口(镇江)的战场血迹斑斑。东西两边的鸿雁都飞走了,只剩下哀鸣的鸾鸟。美人消瘦如烟,潮气氤氲如梦,芙蓉枝勉强可以倚靠。秋高气爽中传来捣衣声,诗人像杜牧(樊川)一样满怀愁绪。最后感叹:在这迢迢夜色中,多少楼台没有了主人,只能独自对着残灯听雨声。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往事的怀念。诗中运用了大量意象:梧桐、月亮、萤火虫、白纻舞衣、瓜灯、战场血迹等,营造出既优美又忧伤的意境。特别是最后"独睇残镫怨荒雨"一句,生动刻画了一个孤独惆怅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