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盛世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谦逊自省和以国家利益为先的情怀。
前四句勾勒出一个政治清明的盛世:贤明的君主(重华指舜帝,这里比喻明君)开创光辉时代,九五至尊的皇帝像飞龙一样展现才能。国家法纪严明,四海百姓齐声歌颂。这里用"飞潜龙"的比喻,暗示君主既有威严又能体察民情。
接下来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写盛世的气象:朝廷的言路畅通(匦函是古代意见箱),天下人的声音都能上达。就像千万条河流汇入大海,无论大小意见都能被包容接纳。这里"百川东注海"的比喻特别形象,让人感受到盛世的包容力。
后六句转为诗人自述:诗人惭愧自己虽在朝廷任职(青琐指宫门),却没能为这盛世增添光彩。他看着那些意气风发的同僚们(盛时彦)各抒己见、为国献策,领悟到只要对国家有利,不必计较是不是自己的功劳。最后两句"苟有利国家,何必皆已功"是全诗精华,展现出超越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怀。
全诗用对比手法,先铺陈宏大的盛世图景,再转向个人微小却真挚的感受,最后升华出"利国为先"的崇高境界。语言上善用比喻(飞龙、百川、大海等),使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可感。诗人不居功的谦逊态度,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