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缄口虞箴笑汉京,逆鳞谁复更相撄。
一书谏猎千秋重,不敢词人待长卿。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探讨了文人劝谏的艰难与价值。

前两句用"缄口"和"笑"字,生动描绘了大臣们面对皇帝时的矛盾心理:明明想劝谏,却因怕触怒君王而保持沉默。"逆鳞"比喻皇帝易怒的性格,谁敢去触碰呢?这里写出了古代文人的无奈处境。

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司马相如(字长卿)写《谏猎赋》劝汉武帝的典故,赞美了敢于直谏的文人的勇气。虽然劝谏风险很大,但这样的文章会被后人永远铭记。诗人在这里其实是在说:真正的文人不应只写风花雪月,更要有关怀天下的担当。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困境,又歌颂了他们不畏强权、坚持说真话的精神。这种敢于"逆龙鳞"的勇气,正是中国文人最珍贵的传统。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