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说剑道士题长相思室诗云:拣点征裘夜不眠。百愁如影堕镫前。谁知海外归来客,重扫绳床一惘然。憔悴心情我自知。月凉谁与话当时。人间无著相思处,泣对银河数鬓丝。隔山樵子为作绳床问月图
往事如尘梦里过。
绳床枯坐瘦维摩。
不堪憔悴问星娥。
无恨安能抛玉镜,有情终恐隔银河。
人天何处得秋多。
绳床枯坐瘦维摩。
不堪憔悴问星娥。
无恨安能抛玉镜,有情终恐隔银河。
人天何处得秋多。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内心孤独的游子形象,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上阕以"拣点征裘夜不眠"开篇,通过整理行装、彻夜难眠的细节,展现主人公内心的焦虑不安。"百愁如影"的比喻生动形象,说明忧愁挥之不去。海外归来的游子重新面对旧物(绳床),却只剩茫然无措。
下阕进一步刻画孤独心境。"月凉谁与话当时"道出了无人倾诉的寂寞,连相思都无处安放,只能对着银河数白发,这个画面既凄美又令人心酸。最后"人天何处得秋多"的感叹,将个人愁绪升华为人生的普遍困境。
全诗运用了"绳床""银河""玉镜"等富有诗意的意象,通过夜不能寐、对月独坐等场景,营造出浓郁的忧郁氛围。诗人把海外游子的漂泊感、对往事的追忆、现实的孤独,都融入到了秋夜的意境中,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和人生无常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