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暑不可耐戏作冷语排之呈国威同舍兄

云师怒挟风伯狂,排山立海恣披猖。
斯须委雪一丈强,杀气吞日埋扶桑。
平时身热号炎荒(自注:身热山,见《西域传》。),冰山亦复连穹苍。
翔风健儿材武良,堕指十五半在亡。
岩谷不问歼虎狼,冻合瀛海蛟龙僵。
苍生似落冰蚕乡,一气如缕何可长。
翻思蹈火勇赴汤,谁能排云挈太阳,稍与万物回精光。
客来徵此疑荒唐,乌有先生投予方。
端居炎赫汗反浆,试想幻境生清凉(以上元汪泽民《宛陵群英集》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夸张的冷热对比,表达对酷暑的抱怨和苦中作乐的情趣。全诗分三个层次:

1. 奇幻的降温幻想(前12句)
诗人脑洞大开,幻想出一场狂暴的降温奇迹:云神风伯联手发威,瞬间大雪埋没太阳。平时炎热的西域变成冰山,连勇士都冻掉手指,虎狼蛟龙全被冻僵。这种"降温特效"堪比灾难片,用极端寒冷反衬现实酷暑难耐。

2. 现实的无奈对比(中间3句)
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人们像被扔进冰窖的蚕宝宝,热得只剩一口气。这时反而怀念起能烤火的冬天——这种"热到想烤火"的矛盾心理,生动体现暑热煎熬。

3. 幽默的自我解嘲(最后3句)
客人觉得这幻想太离谱,诗人干脆承认这是"解暑偏方":端坐流汗时,靠脑补冰雪世界获得清凉。这种阿Q精神式的解暑法,透着文人特有的苦中作乐。

全诗亮点在于:
- 冰火两重天的极端对比,像用空调最低温幻想对抗三伏天
- "热到想烤火""脑补冰雪"等心理描写真实有趣
- 把天气预报写成神话剧,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 结尾的幽默自嘲,把抱怨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

本质上是用写奇幻小说的方式吐槽天气,既发泄了情绪,又展现了诗人将生活烦恼转化为艺术趣味的智慧。

林宗放

宁国府宣城人,字问礼。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授潭州教授,改通州。州学旧刊《三谏集录》,载章惇奸状,惇之孙时为郡守,欲毁其板,宗放执不与。调太平州,四方学徒至者数百人。改知兰溪县,摧折豪强,奸吏屏气。以荐授广州通判,请祠禄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