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广亭
悠悠汉水长,剡剡楚山密。
若与心目期,争从窗户出。
太守朴鄙人,迂无适时术。
治民务不烦,得以偷暇日。
北城最频登,局促谐旷逸。
云根辨毫芒,鸟背临嵂崒。
亦以乐宾游,岂惟慰衰疾。
欲寄别后情,嗟无少文笔。
若与心目期,争从窗户出。
太守朴鄙人,迂无适时术。
治民务不烦,得以偷暇日。
北城最频登,局促谐旷逸。
云根辨毫芒,鸟背临嵂崒。
亦以乐宾游,岂惟慰衰疾。
欲寄别后情,嗟无少文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汉广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汉广亭的所见所感,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它的精髓和魅力。
一、自然之美
“悠悠汉水长,剡剡楚山密。” 这两句诗描述了汉水的悠长和楚地山峦的密集。汉水作为中国四大河流之一,水势悠长,给人以无限遐想;楚地的山峦则显得密密麻麻,似乎有一种神秘感。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壮阔的感觉。二、诗人的心境
“若与心目期,争从窗户出。” 这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的心思与眼前景象的交流。诗人看着窗外的美丽景色,仿佛心中的景象也随着这些风景一起显现出来。这是一种心灵与自然的对话,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宽广和对自然的敬畏。三、诗人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太守朴鄙人,迂无适时术。” 这段文字描述了诗人的性格。作为太守,他的性格简单朴实,不善于应变,也不擅长逢迎拍马。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淡然态度,更强调了个人的真诚和朴素。四、日常生活的闲适
“治民务不烦,得以偷暇日。” 在治理百姓时,诗人注重的是不繁琐,追求轻松自在。他能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享受到一些闲暇时光,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和态度——在忙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五、登高望远
“北城最频登,局促谐旷逸。” 诗人经常登上北城,从高处眺望,远近景色尽收眼底。虽然身处城中,但能够体验到旷远和自由的感觉。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城市中的超脱与洒脱。六、与友人共乐
“云根辨毫芒,鸟背临嵂崒。亦以乐宾游,岂惟慰衰疾。” 诗人登高时,能够细致地观察到云的细微之处,感受到鸟儿飞翔的自由。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宾客一同游玩,这让诗人心情愉悦。这种愉悦不仅来自自然美景,更来自于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七、情感寄托
“欲寄别后情,嗟无少文笔。” 诗人希望在别后能够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但却感慨自己文笔不多。这反映出诗人对离别后情感寄托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总的来说,《汉广亭》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无奈与美好愿望。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