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光与水岩交融的灵动画面,传递出深邃的人生哲理。
前两句"月上水生岩半閒,岩虚得月透天关"像一组电影镜头:月亮缓缓升起,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照亮了半隐半现的岩石。岩石的空隙仿佛成了月光通往天界的通道,营造出空灵神秘的意境。这里"閒"字用得巧妙,既形容岩石若隐若现的状态,又暗示自然界的从容自在。
后两句"水流到海源头活,月照人心不照颜"转入哲理思考。诗人观察到水流永远奔向大海却保持活力,月光能照亮内心却照不透外表。这提醒我们:生命要像活水一样保持流动与活力,而真正的光明应该来自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虚饰。最后一句特别深刻,暗示人们常常注重外表修饰,却忽略了内心的修炼。
全诗通过水月相映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追求生命本真、注重内在修养的智慧。语言清新自然,意境虚实相生,既有画面美又含人生启示,展现了古人"寄情山水,感悟人生"的典型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