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诗彻章置酒崇政殿讲官两府宗室近臣皆预会

经艺尊诗学,书林眷讲臣。
礼将恩并渥,道与日俱新。
圣问临篇裕,王风即席淳。
妙谈开宝帙,高宴宠华绅。
朝笏仪庭鹭,宗藩瑞世麟。
天浆聊挹斗,帝曲豫回春。
惠洽需占象,欢留景驻轮。
诸儒稽古力,千载颂逢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由皇帝主持的高规格诗学盛宴,展现了宋代皇室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全诗用富丽堂皇的笔调,通过五个层次展现了这场文化盛事:

1. 开篇点明主题:皇帝在崇政殿举办诗学讲座,把《诗经》研究放在最高地位,邀请学者、官员和皇亲国戚共同参与,显示对文化教育的极度重视。

2. 描写宴会礼仪:活动现场既讲究传统礼制,又充满新思想交流。皇帝亲自参与讨论,现场氛围既庄重又活跃,学者们的精彩讲解就像打开珍宝箱般引人入胜。

3. 刻画参与者风采:官员们身着朝服整齐列队,皇室成员如祥瑞的麒麟般出席。用"天浆"(美酒)和"帝曲"(御制音乐)的意象,表现宴会的尊贵氛围。

4. 突出活动意义:这场活动不仅促进学术交流,更创造了欢乐时光,连时间都仿佛为之停留。用"需占象"(易经卦象)暗示这是顺应天时的明智之举。

5. 结尾升华主题:学者们研究古代经典的成果,将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被永远铭记和歌颂。

全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将学术活动提升到国家盛事的高度。诗中"道与日俱新"等句,既赞美皇恩,也暗示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启示意义。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