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叔茂二亭·观澜

喷腾浙江潮,奔放吕梁水。
人情骇奇观,所见涛浪耳。
见浪不见澜,滔滔者皆是。
天晴风日佳,试叩二三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水势景象,并借此隐喻人生境界的差异。

前四句写两种震撼人心的水景:钱塘江大潮的喷涌奔腾,吕梁瀑布的狂放倾泻。这种壮观的景象让普通人惊叹不已。但诗人指出,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表面的浪花("涛浪"),却看不到水底更深层的涌动("澜")。

中间两句是核心哲理:生活中到处都是随波逐流的表象("滔滔者皆是"),就像随处可见的浪花。真正的智慧在于察觉暗流涌动的本质("澜"),那才是决定水流方向的关键力量。

最后两句像朋友闲聊:趁着好天气,不妨问问身边人是否懂得这个道理。诗人用轻松的语气,引导读者思考表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全诗用"看水"这个日常场景,巧妙比喻观察事物的不同层次。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热闹迷惑,要学会洞察事物内在的运行规律。就像看水不能只看浪花翻腾,更要看懂水下暗流的真正动向。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