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子翚写给两位已故文坛前辈(程颐和黄庭坚)的致敬之作。全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两位先贤道德文章与人生境界的敬仰。
前四句用"十年道学""四海诗篇"概括两位前辈的成就:程颐(伊川先生)的理学思想影响深远,黄庭坚(山谷道人)的诗篇传遍天下。"元祐"指宋哲宗年号,暗示他们曾在朝廷任职,但最终选择归隐("伴樵鱼"指隐居生活),展现了文人进退自如的品格。
后四句转向现实场景:诗人对着画像行礼时,注意到画中老人安详的神态("坐中苍白"),感慨画像虽能长久留存,但先贤的精神更值得追慕。最后用生活化的想象收尾:多希望两位前辈能衣冠整齐地来我寒舍做客啊!这种亲切的幻想,把对先贤的崇敬拉回到日常场景中,显得真挚动人。
全诗妙在将"高大上"的追思化为接地气的对话,画像作为媒介连接古今,既有"再拜"的庄重,又有"过吾庐"的亲切,展现了宋代文人尊师重道又平易近人的精神风貌。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