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侍郎智子元使安南

桂林南去接交州,椰叶槟榔暗驿楼。使者持书行绝域,侍郎鞭马照清秋。

元年诏下黄龙汉,九译人归白鲤周。便化文身作章甫,归来陆贾说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侍郎(高级官员)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的场景,充满异域风情和使命必达的豪情。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桂林向南连接着交州(越南古称),驿站的椰树槟榔影影绰绰。使者带着国书穿越边境,侍郎在秋阳下策马疾驰——画面感极强,我们能感受到使团马队的尘土飞扬和热带植物的摇曳生姿。

后四句用典故展现使命意义:用"黄龙汉"(汉代祥瑞)比喻当朝皇帝的诏书威严,"白鲤周"(周朝典故)暗指远方部族归顺。最妙的是结尾:哪怕当地人有文身习俗,使者也要让他们换上中原衣冠(章甫),就像汉代陆贾出使南越那样传播文明——这里藏着文化自信的豪迈。

全诗把枯燥的外交任务写得如冒险故事:驿路风尘、异国景物、文化碰撞,都在马蹄声中生动展开。我们既能看见热带风光,又能感受到使者"传播王化"的使命感,比历史书上"某年某使至某地"的记录鲜活百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