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
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芯初黄欲照畦。
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冒雨赶路,借宿朋友家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写赶路场景:诗人踩着泥泞小路,在谷口东墙边找到朋友家。用"冲泥"这个动作,生动表现出雨天行路的艰难,但"不迷"二字又透露出对老友家的熟悉。

中间四句是借景抒情:先写大环境——战乱中的山河让人感到孤独("人落落"),秦地的兵器和阴雨更添凄凉;再写小院落——松树依旧苍翠,菊花初绽金黄,形成冷暖对比。这里用松菊暗喻主人品格,也反衬出战乱中难得的宁静。

最后两句自嘲:诗人把自己比作漂泊的浮萍,年老体衰却还要骑着瘦马独闯关西。这种幽默中带着心酸,既表现旅途艰辛,也暗示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无奈。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一是雨天实景的生动描写,二是战乱与宁静的强烈对比,三是漂泊者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语言看似平淡,但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选择(如"冲泥""羸马"),让读者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0